logo

当前位置:首页>热门 > 正文

观点:大寒后养生,吃好三样、喝好三样、护好三处!学点规矩保平安,寒气病气绕路走

观点:大寒后养生,吃好三样、喝好三样、护好三处!学点规矩保平安,寒气病气绕路走
2023-01-21 19:58:05 来源:养生每日推送

今天是24节气的最后一个——大寒。老规矩,先送大家一张杞宝的高清海报。

图源/家医出品

PS. 杞宝大寒高清无水印壁纸,看到文末即可领取。


(资料图片)

大寒之后,阴气由极盛开始转衰,阳气开始回升,此时的饮食起居、养生重点应随之调整。

具体该怎么调整呢?

大寒后养生,切记这“十二字诀”

冬天本就是进补季,而且现在正值年关,接下来就是除夕、春节,大家难免大鱼大肉、肥甘厚味的佳肴吃个不停。

如此一来,肚子胀、不消化、积食、便秘、脾胃变弱、日渐肥胖等问题接踵而至。

另外,冬季天气干燥,伤肺耗津,不少人会出现眼干鼻燥、唇干咽痛、干咳少痰、痰难咳出、皮肤干燥、便秘等“燥症”。

还有,冬季寒邪正盛,易入侵人体。加之过年大家走亲访友,频繁出入室内室外各种场合,冷热交替多了,身体难免遭不住。

综合考量下,小编简单总结了大寒后养生十二字诀,即“吃好三样、喝好三样、护好三处”,大家照着做,便能养生防病一步到位~

吃好三样,

脾胃肺都养好,通便防癌也特厉害

1、冬笋

冬笋亦食亦药。作为佳蔬,它鲜嫩可口、味道不输肉类;作为良药,它是名副其实的“刮油高手”“肠道拖把”。

中医认为,冬笋有健脾开胃、润肠通便、养肝明目、消积食、除油腻、清热化痰、滋阴凉血等功效。

现代营养学则认为,冬笋内含多种营养素,有“三低一高”(低脂、低糖、低热量、高膳食纤维)的营养优势。适当食用冬笋,有助于——

①防治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、冠心病、肥胖症和动脉硬化等疾病;

②吸附油脂,降低胃肠道对脂肪的吸收和存储,俗称“刮油”;

③促进肠道蠕动,预防便秘和结肠癌的发生。

注意:因肠梗阻、重度肠炎、老人肠动力不足及不完全梗阻而致的便秘,不适合吃冬笋通便,否则丰富的粗纤维会加重肠道负担。

2、山楂

山楂不仅是一种时令鲜果,还是中医消食药之一。

它可用于各种食物积滞,最擅长消化肉食积滞。过年大鱼大肉吃多了,消化不良,腹胀难受,可以吃些山楂来缓解。

此外,在中医看来,山楂还能健脾开胃、活血化瘀、收敛止痢、化浊降脂。

现代医学则认为,山楂有降血脂、扩张血管而降血压之效。

注意:

山楂有收缩子宫平滑肌的作用,孕妇不宜多食,否则可能诱发流产。

胃酸过多、胃炎、胃溃疡、反流性胃炎、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以及脾胃虚弱者,不宜多食山楂,尤其不能空腹食用。

3、豆腐

中医认为,豆腐有健脾和胃、清肺消痰、益气和中等功效。

现代营养学证实,豆腐是“三高”(高钙、高铁、高蛋白)食物,且不含胆固醇,尤其适合老幼及病弱者食用。

它富含的大豆卵磷脂,有“血管清道夫”的美誉,尤其适合“三高”及动脉硬化、冠心病患者食用。

豆腐内含大量植物雌激素,能减少中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过低造成的骨钙流失,对防治骨质疏松有利。

它特含的大豆低聚糖及大豆膳食纤维,有助于排便及维护肠道健康,预防肠癌及糖尿病。

喝好三样,

消化好、肝肾不虚、一沾枕头就睡着

1、焦三仙茶

做法:取焦山楂、焦神曲、焦麦芽各10克,一起煮水喝。 功效:焦山楂善于消化肉食积滞,焦神曲擅长消化酒水、煎炸烧烤等湿热性积滞,焦麦芽消化淀粉性主食最拿手。 三者合称“焦三仙”,同煮成茶,消积化滞、健脾和中显著。过年吃多了不消化,喝它正合适。 注意:服用后,当看到因积食导致的厚腻舌苔开始消退,即可停服,不宜多服。

2、菊杞茶

做法:取枸杞10克,菊花8朵,用沸水冲泡。 功效:枸杞养肝滋肾、补益气血,菊花疏风散热、清肝明目,两者合泡作用更佳。 过年期间,大家难免用眼过度、伤气耗血、肝肾亏损,此时喝一些菊杞茶,清肝明目、补气养血、肝肾同调,再合适不过。 注意:菊花性偏苦寒,体虚者不宜多喝;枸杞滋补作用上佳,但正在感冒发烧、湿气重的人最好别吃。

3、酸枣仁安神茶

做法:取酸枣仁15~20克(捣碎),茯苓15克,一起装入茶包,加水250~300毫升,煮开后转小火再煮30分钟,取出茶包,茶汤加蜂蜜或红糖调味,睡前1~2小时饮用。 提醒:包煎是为了避免药渣漏出影响口感,如不介意,可直接入锅煎煮。 功效:酸枣仁有“收敛”之效,有助于人体把肝血收拢回体内。同时它还能补血,对虚劳人群的失眠很适用。茯苓能健脾宁心。两者合用,有“多维立体”的助眠之功。

过年期间,无论是走亲访友、在家待客,还是熬夜娱乐,都很耗费心神。而适当喝一些酸枣仁安神茶,有助于心神安宁、睡个好觉。

护好三处,从头暖到脚

大寒正处于四九时段,俗话说,“三九四九冻成狗”。此时风邪、寒邪当道,通过毛孔侵入体内,很容易导致感冒等疾病发生以及诱发旧疾。

因此,在这一年中最寒冷时节,养生务必注意防风、御寒、保暖。尤其是人体以下三个关键部位,千万别漏风受寒:

1、头部

头为诸阳之会,五脏精华之血,六腑清阳之气,皆上注于头部。同时,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消散。

头部一旦受风着凉,阳气散发,很容易引起感冒、头痛、牙痛,甚至诱发脑血管疾病。

提醒:中老年人阳气已减,幼童阳气未旺,体虚者阳气不足,出门最好戴帽子防风保暖。

2、颈部

此处是风邪袭人的首发之地,也是风邪侵入人体的一条捷径。

中医认为,“风为百病之始”。风邪乘虚入侵人体,可引发诸多病症。

提醒:出门最好穿有领的衣服,必要时可戴上围巾。

3、脚部

双脚离心脏最远,末梢血液循环差,皮下脂肪量少,因而保温能力较弱。此外,脚上还有很多影响脾、肝、肾的要穴。

若双脚遭到风寒侵袭,不但会影响睡眠、降低人体抵抗力,还容易导致多种身体不适。中医就有“百病从寒起,寒从脚下生”的说法。

提醒:出门穿厚鞋袜;睡前泡脚、按摩脚心涌泉穴;夜里盖好被子,护好双脚。

除家医出品节气海报、壁纸外,本文其它配图均来源于壹图网。

-《中国家庭医生》杂志社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-

转载须得授权,侵权必究下面送上杞宝无水印海报

顺便问一句:大家都到家了吗?

年货备得怎么样了?

图源/家医出品

编辑:初酱

大家都在看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点个点个在看,一起养生

标签: 清肝明目 健脾开胃 膳食纤维